極客網·互聯網9月22日 你是否感覺到,曾經生機勃勃的谷歌,很久沒有創新動靜了?
在谷歌內部有一個創業公司孵化器,它叫Area 120,不久前Area 120的規模突然縮減,一半的項目被砍。當初谷歌設立Area 120是想給員工一片空間,讓他們可以實驗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谷歌希望有一些項目能變成下一個“大創意”,就像當年的Adsense、Gmail、谷歌News一樣。
但隨著時間的推遲,從經濟角度看谷歌似乎覺得這樣的設想行不通,它對于“大賭注”和實驗的興趣下降,現在越來越看重賺錢的業務,或者是雖然不賺錢但必須有的服務,比如Google Cloud。
員工應該更像企業家?
以前谷歌很慷慨,會將員工的工作時間抽出20%,讓他們開發各種稀奇古怪的App,現在谷歌CEO Sundar Pichai卻說公司要將效率和生產力提高20%。
今年夏天Sundar Pichai告訴員工,員工應該更像企業家。聽起來很美好,但他的意思似乎是敦促員工努力工作,找到削減成本的好辦法,而不是追求一些可能有結果或者沒結果的項目。
一些為創業公司招聘員工的獵頭也認為,現在的谷歌員工大多只是在維護舊產品,不是開發新產品。
泛善可陳的Pixel產品線
看看谷歌的硬件產品線,會有這樣的印象毫不意外。不久前谷歌為了削減成本砍掉Pixelbook項目。原本Pixelbook像是一款“光暈”設備,它的目標是鼓勵制造商,讓它們積極探索,看看Chromebooks有什么突破的可能,谷歌并不是希望大家都來買Pixelbook。
對于谷歌來說,發布任何筆記本都難以保證成功。按照IDC的統計,不論是從市場份額還是從出貨量看,谷歌都不是排名前五的Chromebook制造商。谷歌必須說服用戶放棄Acer、惠普、聯想的產品選擇自己的,2019 Pixelbook Go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可能是因為它的起步價太高,要649美元。
Pixel其它產品線似乎也不再大膽??纯碢ixel 4,它配有雷達傳感器,Pixel 2也挺大膽,可以通過擠壓手機來召喚谷歌助理,這些功能很有趣。再看Pixel 7,它的升級力度很小,與前一代手機的設計極為相似。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斷言說Pixel產品線沒有任何創新,有還是有的,谷歌為產品線增加了智能手表、平板,但它們都算不上大突破。Pixel平板的設計有些過時。
總之,谷歌Pixel設備無法引領制造商前進,反而有落后之嫌。
在新事物上谷歌日趨保守
谷歌創新力下降是全面的,不限于硬件。谷歌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喜歡在產品發布沒多久就放棄,或者還沒發布就放棄。去年,谷歌曾說要將銀行整合到谷歌Pay,結果變了卦。谷歌還拋棄了 YouTube Originals,Stadia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放棄一些特定項目完全可以理解,但從文化上變得保守可是另一碼事。將失敗項目的資產轉移到創業公司,然后向創業公司投資,這比項目重啟的野心明顯小多了。
谷歌當然沒有原地踏步,它的核心App和服務一直在增加新功能,在調整設計,在修復漏洞。每個季度谷歌的研發開支都有10億美元,肯定谷歌還是做了不少事的。只是可惜,最近谷歌似乎沒有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用戶可以在YouTube看到TikTok內容,Android定制化程度越來越高,打擊網絡追蹤,這些變化值得表揚,但它們畢竟只是漸進的進步,不是變革。
也許谷歌最近有很多大創新,只是普通用戶沒注意到。比如,谷歌Workspace有了很大的變化,增加了許多功能,Meet也在改變。這些變化的確能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輕松,但似乎沒有什么“未來感”。
就算谷歌停止所有實驗,它仍然可以活下去,畢竟它的服務已經深入幾乎所有人的網絡生活。不過如果它不再冒險,那就很難再打造下一個Gmail、谷歌助手、ChromeOS,無人駕駛汽車或者環境計算也不太可能成功。
谷歌沒有創新,蘋果其實也一樣,說靈動島是“偽創新”并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批評。也許沒有變革性突破不是谷歌的錯,而是創新遇到了瓶頸,你認為呢?(小刀)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外媒:受益于蘋果Vision Pro, Meta今年虛擬現實大會更亮眼
- 華為:2023年10月1日-2024年3月31日由胡厚崑當值輪值董事長
- Jabra推出PanaCast 50一體化視頻會議系統(VBS)
- 年輕人的第一臺NAS該如何入手?(三)如何用Windows系統搭建NAS?
- 京東商城近期或將上線特斯拉汽車訂購服務
- 上汽通用汽車首批奧特能超充站在上海、武漢和杭州三城啟用
- 京東國際助力歐洲品牌高效“著陸”中國市場
- 教育單項獎一丹獎揭曉2023年獲獎名單
- “買一單捐一元”種植公益林 京東超市實施快消品業綠色消費行動
- 第四范式港交所上市 李開復送上祝福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