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說 7月23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主論壇發表了“共筑中國數字之路”的主題演講。他在發言中表示,數字中國的下一波發展浪潮,正是千行百業的數字化。為了持續推進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要升級面向行業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行業軟件,量質并舉培育數字人才。華為愿意和社會各方合作共贏,共同助力數字中國走好數字之路。
以下是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好!
很高興再次來到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與大家一起探討數字化的發展趨勢。
新變化:算網并舉,產業創新
十四五以來,數字中國建設進入了快車道,我觀察到,當前的數字化發展有兩個變化:
首先,數字基礎設施層面,從無處不在的大聯接走向算網并舉。去年底,全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就已經達到了100%,其中,通光纖和4G的比例超過了99%,這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F在,我們不僅能在福州、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獲得5G和千兆光網帶來的極致體驗,甚至在邊遠鄉村和福建沿海的村民和漁民,也能享受到寬帶網絡帶來的高速體驗。
與此同時,國家發布了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規劃,隨著“八個樞紐加十大集群”逐步落地,算力基礎設施的規模建設已全面啟動。
第二,數字應用從個人走向行業,從消費端走向生產端。當前,各種豐富的數字應用,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帶來了便利。與此同時,自動駕駛、遠程操控、AI檢測等也進入了制造、煤礦、港口等行業,數字應用正從消費端走向生產端。
從這些變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數字中國的下一波發展浪潮,正是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將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深入。
發展軟硬件,培育人才
推進千行百業數字化

就如何推進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基于華為與客戶的探索和實踐,在此分享三點發展建議。
▎ 第一、全力升級面向行業的數字基礎設施
千行百業的數字化,需要聯接物和機器,這樣才能獲取大量的數據。為了使數據采得到、流得通,我們需要升級聯接基礎設施,以適應聯接對象從人擴展到物的變化。
以5G為例,行業應用從地面走進了地下礦道,從車間天車走上了港口塔吊,從陸地延伸到了海面。更豐富的行業場景,對5G、光和IP等數字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華為聯合產業伙伴,共同定義了5.5G、F5.5G、IPv6+等演進方向,將進一步提供超級上行、高可靠的實時交互等能力,為行業數字化提供更多、更好的聯接。
為了使數據算得好、算得快,我們還要升級計算基礎設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將帶來計算量的爆炸式增長,及多樣化的計算場景需求。未來三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參數,將從千億級發展到萬億級,邊緣智能計算的行業滲透率將超過40%。
在國家“網絡強國、東數西算”等戰略的牽引下,以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正在加速建設。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經有二十多個城市和一些行業頭部企業,開始規劃和建設算力基礎設施和技術賦能平臺,這為人工智能進入各行各業奠定了基礎,也將加速行業的智能化升級。
未來,這些算力基礎設施將連接成網,形成像電網一樣的算力網絡,最終讓算力成為公共服務,各行各業、各類型的企業和機構都可按需獲取。
▎ 第二、積極發展行業軟件 數據用得好,離不開行業軟件。當前,基礎工業軟件底子薄,行業數字化轉型更帶來了如在線協同設計、數字孿生等新要求。這對行業軟件的發展是挑戰,更是機會,關鍵在于協同發展應用軟件和基礎軟件。 在應用軟件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云計算的優勢發展行業軟件云,以加快軟件迭代和應用成熟。華為正結合自身實踐,聯合超過百家的工業設備、工業軟件企業,共同打造面向汽車、建筑、家電等離散制造行業的工業軟件云。 除了應用軟件,各方也要攜手深耕基礎軟件,并打造強大的軟件生態。在這方面,華為已發布了鴻蒙和歐拉操作系統,數據庫和AI計算框架等基礎軟件,并積極構建開源軟件生態。其中,歐拉社區的企業成員已超過300家,推出了10多個商業發行版本,支持了政府、運營商、金融、能源、交通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 第三、培育數字人才 目前,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已超過1100萬,隨著各行業數字化的快速推進,人才需求缺口還會持續擴大,尤其是專業化人才及跨界復合型人才。 華為與全球2000多所高校合作建立了ICT學院。在中國,我們通過與教育部合作“智能基座”項目,推動把鯤鵬、昇騰等根技術融入教學,從源頭培養自主技術人才。未來三年,我們會進一步通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等方式,培養超過300萬名新型計算人才,助力產業持續創新發展。 此外,華為人才在線平臺提供全方位的ICT人才學習及認證服務,已有58萬人通過了華為認證;在云、計算和終端領域,華為已聚集了過千萬的開發者,這些都會為豐富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應用,提供充足的技術力量和人才。 在中國數字化的浪潮中,華為愿與客戶和伙伴一起,堅持開放、創新、合作,推進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共同走好中國的數字之路。 謝謝大家!也祝本次峰會取得圓滿成功。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華為樊志勇:華為對專利許可采取平衡策略,2022年專利許可收入5.6億美元
- 馬斯克最新演講全文:中國將擁有強大的AI
- 華為曹沖:聚焦四大戰略方向,共建數智金融未來
- 華為陳幫華:智能世界加速到來,站在后天看明天才能把握正確方向
- 華為孟晚舟:數字化是整個產業鏈的新藍海 躍升數字生產力正當時
- 華為周紅:未來通信和未來計算是建設智能世界需要解決的兩大核心問題
- 比爾·蓋茨:人工智能時代已經開始 GPT是40年來最具革命性的技術進步
- 華為汪濤:聚集根技術,開源共建基礎軟件繁榮生態
- 華為汪濤:四方面持續創新,共同筑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
- 華為吳輝:為行業找技術,深入場景創造價值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